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頭。
文學在校園里永遠年輕,不管時代如何變遷,仍有一群癡迷文學的少男少女,勇敢地追夢而行。
在海亮教育---仙桃一中,有著這樣一對姐弟,不僅學習成績出色,在校園文學的創作之路上,也是直掛云帆,乘風破浪,成為校園里人氣爆棚的小作家。
姐姐鄭紫鈺,讀高二時參加廣東省小作家協會與名刊《少男少女》聯合舉辦的首屆“全國校園小說創作大賽”,摘取銀獎,獲得現金獎勵3000元。
時隔一年,弟弟鄭子亮在今年九年級參加第二屆“全國校園小說創作大賽”,獲得唯一一等獎。
2020年上半年某校提招考試中,鄭子亮申報材料中的“葉圣陶新作文大賽決賽一等獎”證書引起了考官的興趣,他順利通過面試與筆試,被提前錄取。
以培養學生寫作特長、構建文學校園為宗旨的仙桃一中海天文學社成立于2017年,是全國優秀校園文學社,社員們已在《讀者·校園版》《意林》《青年文摘》《中國校園文學》《中國中學生報》《中國青年作家報》《語文報》等數十家名刊名報發表文章。
部分社員加入文學社后,由于學習緊張,寫作、投稿的頻率有所降低。
然而,姐弟倆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周記和作文之外,每周都有一篇散文或者小說問世。對他倆來說,寫作已成為深入骨髓的習慣,如影隨形。
鄭紫鈺:像一粒星辰,在文學世界里徜徉
兩年前,14歲的鄭紫鈺選擇了理科組合,但她的“文藝范兒”仿佛天生自帶流量,吸引了一中學子羨慕的目光。
觀看電影《流浪地球》之后,她寫的影評《地球在流浪,心在回歸》很快在《帥作文報》頭條刊出。
隨即,國家級媒體《中國青年作家報》以大半個版發表了她3000余字的散文《人生海海,我們邊走邊愛》。
自此,她的寫作一路開掛,約稿紛至沓來,《中國青年作家報》《作文通訊》《閱讀與作文》《高中生學習》紛紛為她打開綠色通道。
鄭紫鈺
在一篇專欄約稿里,她深情寫道:
與寫作相處的時光,有著千言萬語的美好。我熱愛文學,雖不曾漂洋過海,不曾穿越沙漠,但我用生動的筆觸記錄世間冷暖。
多少年后,讀到自己的文字,大概還會想起雨后湛藍的天空,陽光熹微,樹影搖曳,我是人潮涌動里的二八少女,一路嬉鬧,一切剛剛好。芳華幾度,流年若水。我獨坐窗前,品一杯香茗,憶一段時光。在我的文字里,我聽見風中有聲,我看見光中有影。
在那一刻,我就像一粒星辰,在文學世界里溫暖地徜徉,辨明方向,在老師及親人的鼓勵里,向更遠處飛去。也許前路還有千山萬水,但我一定會懷揣一顆赤子之心,始終熱愛文學。
一位女同學這樣評價鄭紫鈺:
在我們眼中,小鈺是才女型的“學霸”,很具多面性。有時候,她是一個風風火火的姑娘,愛在操場上奔跑;有時候,她又成了一個文文靜靜的少女,愛在角落里寫作。
我們很喜歡聽語文老師朗讀她寫的作文,喜歡看她說起文學時顧盼生輝的模樣。希望她能擇其所愛,愛其所擇,繼續在寫作路上突飛猛進!
談到對未來的向往,鄭紫鈺的心中早有了榜樣,那就是今年考上北大的學姐劉佳琪。
班主任馬洪泉老師說,雖然學業繁忙,但紫鈺仍在抽時間寫作,她的成績也比較穩定,相信2021年,她的高考一定精彩!
鄭子亮:去征服所有不服,去會見所有偏見
相比姐姐鄭紫鈺,弟弟鄭子亮身上更添了一股不服輸的勁。
青春無問西東,歲月自成芳華。
他曾說,自己要用作品去征服所有不服,去會見所有偏見。
他不光是學校社團的小主持人,還是文學社里的“積極分子”,對文學社推薦的各種作文比賽“上癮”,不管是什么級別的作文賽事,每賽必參。
2018年暑假,鄭子亮到北京參加十六屆“葉圣陶杯”創新作文決賽,并獲得一等獎。
他寫參賽感受的文章《守候》,發表在《學生天地》上,小小年紀的他,對這個世界有了獨立的思考:
鄭子亮
小小年紀的他,就有了自己對世界獨立的思考:
每個人都是宇宙間最渺小的個體,我們穿梭在現實,奔波于廣廈,周遭充斥著形形色色卻又不甚相同的身影,忙碌著、追逐著、堅持著……打開手機,語文老師已給我發了好幾條信息了,“加油!就當作是一次歷練,別有太大的壓力!
車又向前行進了一點點。耳機里的歌還在響:那時候,天空青澀灰蒙,而你,向往湛藍大地……夕陽透過車窗照在我的身上,暖暖的。那一刻,我真的感覺自己擁有了全世界。
《意林》《少男少女》《中學時代》《語文報》相繼推出他的作品,和姐姐一樣,他也上了雜志的專欄,在專欄里,他自述愛好足球、籃球、寫作、K歌、主持、演講。
寫作時愛聽音樂,外出時愛拍照片。最喜歡文字清新的校園小說,認為最好的事情就是和朋友們在一起。
陽光男孩鄭子亮特別喜歡思考,他的座右銘很有哲理:其實有些人,你們已經見了這輩子最后一面,只是你還沒發覺。
文學創作沒有秘籍,他說:“生活才是最好的題材。寫作,就應該用一支樸素的筆記錄當下,記錄那些終會走散的人,那些不會再有的年華,那些永遠鐫刻心頭的感動!
媽媽:愿你們是風,愿你們是船
讓人略感驚訝的是,姐弟倆如此優秀,父母卻遠在千里之外的云南經商,根本無暇照顧他們的學習和生活。
每個星期通幾次電話,姐弟倆就很知足了。
從姐姐鄭紫鈺在仙桃一中上初中開始,媽媽就在網上為姐弟倆訂購了《讀者》《意林》《青年文摘》之類的文藝雜志,她認為一個孩子的優秀一定要從閱讀開始。
文學的滋養再加上高度的自律,讓兩個孩子保持了深度思考的習慣和能力,從而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。
春節休假,一家人難得相聚,媽媽曾這樣描述假日里兩個孩子讀書的時光:
窗外夕陽掠過玻璃,照進孩子們的書房,紫鈺和子亮,或執筆或捧書,眉宇間還有一點兒淡淡的喜悅。
他們總喜歡把自己的閱讀體驗和寫作心得與我分享。
真的感謝仙桃一中所有的老師,那些在夢想道路上把孩子們高高舉起的人!
“海闊憑魚躍,天高任鳥飛!痹改銈兪秋L,鼓起信念的帆,愿你們是船,劈開未來的波瀾!
念念不忘,必有回想;
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。
加油吧,少年,請你相信,
你每一天的努力和付出,
都是在為未來的奇跡鋪路!
|